关于分布式太阳能警报广播系统应用的探讨

日期:2019-12-13 14:21 来源:
字号:

人防警报系统是人防综合防护体系的基础工程,是人防预警报知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发布防空警报信号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对人防警报音响覆盖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人防警报发放控制能力,建成反应灵敏、布局合理、指挥顺畅、安全可靠的人防警报系统,值得各级人防部门深入探索。

一、人防警报系统的建设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各级人防部门高度重视人防警报系统的研发、建设与管理,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人防警报系统。以烟台市为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建成了以电动、电声警报器为主,广播、电视等发布渠道为辅,统控与分控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补充的预警报知网络,预警报知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网络结构更加科学,终端类型更加丰富。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分别建成了警报统控与分控中心,在城区制高点建设了警报中继站,形成了市县两级分别控制、统控与分控相结合的警报控制网络。市本级建设了警报远遥设备、防误鸣设备,提升了警报设备操控的便利性和可靠性,防止警报误鸣造成居民恐慌。防空警报终端类型更加丰富,手摇、电动、电声、机动、多媒体警报器相互配套,户外性、楼宇型、地下空间型各类多媒体警报器逐步应用。

发布渠道逐步拓宽,平战结合效益显现。为充分利用人民防空战备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应急管理深度融合发展,山东省制定了灾情警报的信号格式、适用情形、发布机制,积极推进利用人防警报系统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和重特大事故灾难。2018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烟台市将人防警报系统接入国家预警发布系统,充分利用手机、网站、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社会媒体等发布渠道,实现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制作、发布和传播,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间纵向贯通和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战结合效益初步显现。

管理维护日渐规范,受众人群逐步扩大。自2012年起,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烟台警备区司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民防空警报通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明确了人防警报系统的建设目标、规划布局、招标采购、使用管理、部门职责,为推动人防警报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依据。每年“防空警报试鸣日”,市人防办都按照规定组织防空防灾警报试鸣,同步组织应急演练与宣传活动,受众人群明显扩大,人民群众的防空防灾知识与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人防警报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防警报系统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满足日益提升的防空防灾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是警报音响效果不均。城区警报音响覆盖以电动、电声警报器为主。目前主流的电动警报器功率为3-5KW,电声警报器功率为2KW,理论警报音响覆盖半径为1000-3000米。受高层建筑遮挡和环境噪声影响,实测警报音响覆盖范围为300-500米。距离警报终端近的地方警报音响过大,受到建筑遮挡的地方容易形成音响盲区,警报音响效果不够均衡,渗透效果较差。

二是警报终端选址困难。传统的电动、电声警报器一般设置在建筑楼顶,需要一个设备控制房间和一个露天平台。设备控制房间用于放置警报控制箱,露天平台用于放置警报扬声器、天线。受到馈线有效作用距离限制,设备控制房间和露天平台间距不得大于30米。由于声音的传播特性,根据经验,警报终端安置在6-8层楼顶的警报音响覆盖效果最佳。但是,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特别是出于建筑造型、风格、通风、遮阳的需要,坡屋顶越来越多,符合楼层要求且具备平屋顶的楼宇越来越少,警报终端选址困难。

三是社会效益难以发挥。人防警报系统是战时、灾时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发挥战备效益。由于传统的警报终端音响覆盖范围不易控制,作用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平时使用率较低,既难以发挥社会效益,又难以确保设备随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另外,传统的电动、电声警报器通过市电供电,一旦遭袭损毁,就难以恢复,战场生存能力低,二次报警能力差。

二、分布式太阳能警报广播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烟台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与南京厚华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低功率、小型化、多点布局、共享建设的思路,联合研发了分布式太阳能警报广播系统。系统由社区中继站、太阳能警报终端构成。社区中继站对上接受警报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对下通过无线超短波信号控制太阳能警报终端。太阳能警报终端采用路灯杆式设计,在实现了传统的电声警报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板、蓄电池、电源管理、路灯等模块。既可采用太阳能光伏供电,又可引入市电作为补充。

分布式太阳能警报广播系统有如下特点:

一是消除了覆盖盲区。太阳能警报终端采用路灯杆式设计,音响功率为100W,覆盖范围50米,沿社区道路分布,点多面广、分布均匀、全面渗透,彻底消除了音响覆盖盲区。既可以作为社区、学校、公园、广场警报音响覆盖的主要手段,也可以作为传统电动、电声警报器的有效补充,实现了与现有人防警报系统的无缝衔接。

二是节约了建设资源。太阳能警报终端可与路灯共用杆体,结合社区亮化工程建设,节约了建设资源、降低了建设成本。警报终端选址不受楼层高低、楼顶屋面形状的制约,无需占用土地资源,无需预留设备控制房间、敷设电源线,降低了选址要求、方便了维护保养。太阳能警报终端白天通过光伏供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夜间由蓄电池提供照明、音响供电,提升了警报终端战场生存能力和二次报警能力。

三是提升了社会效益。太阳能警报终端的控制单元既可以接收社区中继站传输的语音信号,也可以通过语音模块的TTS(Text to Speech)功能播报社区中继站传输的文字简讯,为社区管理提供通知、天气、报时、广播、照明等功能,实现了一次投资、多方收益,有效提升了分布式太阳能警报广播系统社会效益。

三、分布式太阳能警报广播系统的应用实践

目前,分布式太阳能警报广播系统研发工作基本完成,并在中铁逸都小区率先投入使用,取得了预期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了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是信号易受遮挡,频点资源受限。太阳能警报终端安装位置较低,受到高层建筑的遮挡,无线超短波信号强度较低,需要根据周边地理环境、电磁环境架设中继站。为避免信号干扰,相邻中继站应采用不同的发射频率。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电磁频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全国人防无线电警报发放控制设备使用频率仅有6组,频点资源有限,需要合理规划控制网络,必要时还需建模分析和实测验证,以确保终端信号灵敏接收。

二是控制单元暴露,老化速度加快。与传统的电动、电声警报器控制单元安装在设备控制房间中不同,太阳能警报终端的控制单元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受到暴晒、高温、严寒、潮湿、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电子元器件老化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需做好防护措施和冗余设计。

三是定期更换电池,按时维护保养。受建设成本和设备体积的限制,太阳能警报终端的蓄电池容量有限。长时间高频率反复充放电,缩短了蓄电池的循环寿命,需要定期更换。在长时间阴雨天气(如江南梅雨季节)时,太阳能光伏供电不足,需要接入市电备份。在大风沙天气,需要及时清理太阳能电池板,提升太阳能转化效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